不少人認為,高脂血癥應該是胖人的“專利”,而瘦人應該是高脂血癥的“絕緣體”,其實不然!想了解胖瘦和高脂血癥的關系,就要從根源上了解血脂是怎么來的。
血脂是怎么來的?
血脂主要包括血清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。
人體血脂的來源有兩條途徑,第一條是眾所周知的飲食,當我們攝入過高的熱量,就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;第二條途徑,就是人體自身合成,我們的肝臟、小腸、脂肪組織都可以合成血脂成分,而且這條途徑產生的血脂占總血脂的 70% ~ 80%。
哪些因素會影響血脂水平呢?
臨床上常見以下四類因素:
遺 傳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大部分原發(fā)性高脂血癥是由于遺傳因素所導致的,稱為“家族性高脂血癥”。
飲 食
高能量、高脂、高糖飲食容易導致肥胖,同時也與高脂血癥密切相關。
生活方式
久坐不僅會增加你的腰圍,也會升高你的血脂;另外,吸煙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壞膽固醇),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好膽固醇);過量飲酒也會促進肝臟合成膽固醇,從而升高血脂水平。
藥物或疾病
某些利尿劑、激素,或者糖尿病、腎臟疾病、肝臟疾病都可以引起繼發(fā)性血脂異常。
從以上可以看出,肥胖確實是高脂血癥的一個危險因素,但肥胖的人不一定有高脂血癥,而身形消瘦的人也不是沒有患上高脂血癥的可能性。
研究顯示
我國 18 歲以上的人群中,每 10 個人中就有 4 個患有血脂異常。其中,大概只有 1 個人知道自己患病。因此,應定期檢查血脂,以便及時發(fā)現(xiàn)異常。
4類人群應重點檢查血脂水平
1. 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患者。
2. 存在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,比如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,或者有肥胖、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群。
3. 有早發(fā)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(一般指父母或兄弟姐妹中男性在 55 歲前,女性在 65 歲前患缺血性心臟病者),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癥者。
4. 眼瞼或其他部位皮膚出現(xiàn)黃色瘤者。
專家提示
人體血液中的血脂有飲食和自身合成兩種來源,而遺傳、飲食、生活方式、藥物和疾病等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血脂水平,與體型胖瘦沒有必然關系。無論胖瘦,都應該定期檢查血脂水平,特別是存在危險因素或某些特殊疾病的重點人群。